春日里,沿着一条蜿蜒的公路步入少普镇幺岩村,群山环绕下,一块块整齐划一的金黄农地映入眼帘,农耕机器轰鸣声回响于山间清晰可闻,十数个色彩不一的身影手持耕具佝偻着身体,其中一人手拎着一个塑料桶装点其间,正忙碌着将白花前胡种子播种在分厢起好的垄上。
乡民劳动的繁忙现象。
很难想象,眼前这片百余亩规整的农地,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土地。近年来,随着村庄复兴工作的深化推进,少普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,多措并重守牢耕地维护红线,活跃策划工业,引进运营主体,不断探究开展高效农业、生态农业,昔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相貌得到了彻底改变。而幺岩村的白花前胡中药材栽培,正是少普镇深化践行“藏粮于地”战略,促进农业提档升级,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个缩影。
乡民劳动的繁忙现象。
“少普镇气候、土壤、日照都非常合适栽培中药材,咱们目前在该镇幺岩村、长冲村、四角田村栽培白花前胡、丹参、射干等中药材370余亩,其中白花前胡有358亩。”运营主体黔织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祥介绍,所栽种的白花前胡等中药材药用价值高,市场需求量大,均采纳订单销售的方法销往江苏、安徽等地,10月中旬进入采收期后,预计白花前胡亩产鲜药材约为1200斤,按照每斤鲜药材8元价格进行核算,预计白花前胡总产值约为340余万元,其他中药材产值约为20万余元。
乡民劳动的繁忙现象。
“目前咱们采用的是公司+合作社+农户的开展形式,大众经过流转土地、土地入股分红、在栽培基地劳动务工等方法实现安稳增收。”刘祥介绍,当时在基地栽种丹参等中药材每天需求20余名工人,务工工资每日在120元-200元不等,从前期耕地到中期管护再到后期采收加工周期便是一年,均需求大量用工,切实带动少普镇以及周边城镇大众工作1000余人,其中脱贫户30余户40余人。
务工大众在整治后的撂荒地上耕种白花前胡中药材。
“明年咱们准备充分带动更多农户自己栽培,由咱们负责无偿供给技术,并且采纳保底回收的方法,使得更多老百姓经过自己栽培发家致富。”刘祥提到,将加强栽培发动,带动更多大众充分盘活本身土地参加中药材栽培傍边来,一起将建造烘干房,烘干加工以提高药材市场价值。
幺岩村乡民正在耕种中药材。
据了解,目前少普镇还栽培有黄柏、苦金盆、魔芋、黄精、重楼等中药材2000余亩,该镇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,以工业开展为纽带,紧紧围绕“一村一品”特色农业开展思路,依托杰出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中药材、林下栽培等特色工业,切实为大众供给就近工作岗位,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,为打造工业兴隆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管理有用、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注入新动能。(图/文 杨强、蔡青华)
来源:金台资讯,侵删。